我起初建立這個表格的目的很簡單,我是想在財務上有據(jù)可循,同時萬一我的上司有情況來詢問我的時候,我會有準確的數(shù)據(jù)告訴他。通過這樣的一份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漸漸的我發(fā)現(xiàn)了一些上級在商務活動中的規(guī)律,比如,哪一類的商務活動,經常在什么樣的場合,費用預算大概是多少,總經理的公共關系常規(guī)和非常規(guī)的處理方式等等。
當我的上級發(fā)現(xiàn),他布置工作給我的時候,我會處理的很妥貼。有一些信息是他根本沒有告訴我的,我也能及時準確的處理。他問我為什么,我告訴了他我的工作方法和信息來源。漸漸的他基于這種良性積累,越來越多的交待更加重要的工作。再漸漸的,一種信任和默契就此產生,我升職的時候,他說我是他用過的最好用的助理。
說完這些長篇大論,我看著這個姑娘,她愣愣的看著我。我跟她直言:“我覺得你最大的問題,是你沒有用心。在看似簡單不動腦子就能完成的工作里,你沒有把你的心沉下去,所以,半年了,你覺得自己沒有進步!彼怀雎,但是收回了辭職報告。
又堅持了3個月,她還是辭職了,這次我沒有留她,讓她走了。
后來她經常在MSN上跟我聊天。告訴我她的新工作的情況。一年內,她換了三份工作,每一次都堅持不了多久。每一次她都說新的工作不是她想要的工作。后來又一次,她又一次辭職了。很苦惱,跑來找我,要跟我吃飯。我請她去寫字樓后面的商場吃日本料理。吃到中途,她忽然跟我說:“我有些明白你以前說的話是什么意思了!
所謂的職業(yè)生涯,其實你很難預測到你將來真正要從事什么工作,將來所要從事的工作,是否跟你在大學里學的專業(yè)有關。大多數(shù)人,很有可能將來所作的工作,跟他當初所學的專業(yè)一點關系都沒有。從22歲大學畢業(yè)在26歲之間這四年,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么,重要的是你在工作中養(yǎng)成了怎么樣的良好的工作習慣。這個良好的工作習慣指的是:認真踏實的工作作風,以及是否學會了如何用最快的時間接受新的事物,發(fā)現(xiàn)新事物的內在規(guī)律,比別人更短時間內掌握這些規(guī)律并且處理好它們。具備了以上的要素,你就成長為一個被人信任的工作的人。
人都有惰性,也都愿意用那些用起來順手的人。當你具備了被人信任的基礎,并且在日常的工作中逐漸表現(xiàn)出你的踏實、聰明和細致的時候,越來越多的工作機會就會提供到你面前。原因很簡單,用一句話就能交代清楚并且能被你順利完成的工作,誰愿意說三句話甚至半小時交待一個怎么都不明白的人呢?溝通也是一種成本,溝通的時間越少,內耗越少,這是作為管理者最清楚的一件事。
當你有比別人更多的工作機會去接觸那些你沒有接觸過的工作的時候,你就有了比別人多的學習機會,人人都喜歡聰明勤奮的學生,作為管理者,大概更是如此。
一個新手,大多數(shù)新手,在這四年里,是看不出太大的差距的。但是這四年的經歷,為以后的職業(yè)生涯的發(fā)展奠定的基礎,是至關重要的。很多人不在乎年輕時走彎路,很多人覺得日常的工作人人都能做好沒什么了不起。然而就是這些簡單的工作,循序漸進的、隱約的,成為今后發(fā)展的分水嶺。
漫不經心的對待基層工作的最大的損失,就是將看似簡單的事物性處理方式,分界成為長遠發(fā)展的能力問題。
聰明的人,總是不認為自己的能力有問題。時間長了,他會抱怨自己運氣不好,抱怨那些看起來資質普通的人,總能比自己更能走狗屎運。抱怨她容貌比自己好,或者他更會討領導歡心。等等等等。慢慢的,影響心態(tài)。所謂的懷才不遇,有時是這種情況,對此我稱他們?yōu)椤靶÷斆鳌薄?/P>
工作需要一個聰明人,而這種聰明人需要擁有的是“大智慧”而非“小聰明”,換句話說,工作其實更需要一個踏實的人。在“小聰明”和踏實之間,幾乎所有人都愿意選擇后者,因為一個能沉得住氣的人才是難得的人才。
或許你會因為自己的智商高而認為自己是聰明人,但不能長久的沉入到一個行業(yè)里去,這并不是一個聰明的選擇。而踏實,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和先天條件沒有太大關系,卻最能成就一個人,是“大智慧”。 |